延安和陜甘寧邊區,曾經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后方。延安以“中國革命的圣地”而聞名于世。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我們黨由弱變強、轉敗為勝的十三年;是毛澤東思想日益成熟、豐富發展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孕育形成、發揚光大的十三年。深入了解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扭轉乾坤、創造輝煌的歷史,努力學習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真諦,繼承和發揚偉大的延安精神,吸收和借鑒延安時期的豐富經驗,對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不斷走向勝利的輝煌時期。中國共產黨把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作為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旗幟,打開了中國革命事業的新局面:堅持仝面抗戰路線,獨立自主地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團結和進步的方針,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克服了敵后抗戰最嚴重的困難,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努力爭取和平民主,堅決進行人民解放戰爭,使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具有歷史性轉變意義的偉大勝利。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穩定成熟的領導集體,實現了全黨的高度團結和統一;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成功地實施了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孕育和形成偉大的延安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領導人オ,積累了治黨、治政、治軍的一整套豐富經驗,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學習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對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歷史證明,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就不可能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強大敵人;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強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克服困難,戰勝強大敵人。
